終於等到Friends: The Reunion播出,作為死忠,我沒期望過這個訪問特輯可以超越劇集本身,只求看看這班帶給我許許多多歡樂和感動的演員,在相隔十七年後再次聚首,聽他們聊聊天說說笑就夠,結果卻度過了意外美好的110分鐘。
⠀⠀
看著六個主角重回Central Perk和他們的Apartments固之然過癮,超大卡士的客串陣容也是賣點之一,但最值得看的,是了解到製作劇集的幕後功臣。
⠀⠀
雖然之前已聽聞過Friends拍攝時,會安排數百個觀眾到現場觀看錄影,遇著某些「笑位」觀眾反應不似預期,導演就會一直嗌Cut重拍,但看了The Reunion才知道,不止演員會調整演繹方式,編劇甚至要即場修改劇本,在我們捧腹大笑背後,整個劇組背負的壓力實在難以想像。
⠀⠀
現場觀眾的反應不止是笑點的指標,甚至成了影響劇情發展的關鍵。在第四季中,Chandler和Monica在倫敦的One Night stand,編劇原本只是打算讓兩個好友糊裡糊塗上一次床,日後讓大家拿這件事來開開玩笑便算了。但是因為拍攝當時,現場觀眾反應熱烈到讓他們傻了眼,這讓編劇重新思考兩人的關係應該如何發展,結果我們都知道了,Monica和Chandler這條愛情線簡直可以是Friends之所以如此經典的原因之一。
⠀⠀
一部跨越十年的影集,必定會出現許多難以估算的狀況,而劇組厲害的地方,是不論出現甚麼突發事件,他們都有辦法點石成金。
⠀⠀
特輯提到我最喜歡的那集"The One Where No One's Ready",原來Joey和Chandler爭沙發時意外脫臼,只好先暫停這一集的拍攝,之後編劇安排孩子氣的Joey在另一集中因為跳床而脫臼,好讓他順理成章地戴上石膏。
⠀⠀
又例如特輯中沒有提到的,Lisa Kudrow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懷孕,編劇就安排她飾演的Phoebe為同父異母的弟弟做代母生出三胞胎,這種荒唐的行徑實在太適合定位為weirdo的Phoebe。
⠀⠀
Friends有今天的地位,他們六人的演繹當然功不可沒(不得不提配角亦相當出色,例如煩人的Janice,她在特輯中提到,當知道自己跟Chandler有最多對手戲時,就猜到自己面對出名幽默的Matthew Perry必定很難忍笑,所以就先下手為強,為Janice這個角色設計出極度annoying的招牌魔音笑聲),但在鏡頭後的製作單位絕對值得更多的掌聲和敬意。
⠀⠀
主持James Corden在尾段問道,Friends播映結束後有否考慮過開拍電影之類的續集,他們的答案非常窩心──製作人David Crane、Marta Kauffman和Kevin S. Bright已經盡全力為每個角色安排最圓滿的結局,如果要開拍續集,那就必須要給他們磨難與波折才寫得下去,他們都不希望打擾這班老友記的美好生活。
⠀⠀
大家都知道續集是不可能發生的了,甚至連這樣的Reunion也是僅此一次,幸好只要點開236集中隨便一集,當I'll Be There For You的音樂響起,就算It hasn't been your day, your week, your month, or even your year,我們還有這群老友記。